水土保持成效显 生态潍坊新起点——潍坊市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发布时间: 2017-10-20
十八大以来,潍坊市认真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以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为牵引,按照“科学规划、规模建设、整体推动、注重效益”的治理思路,凝心聚力,多方参与,狠抓落实,高标准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了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发展。至2016年底,先后实施22个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总投资6792.32万元,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08平方公里,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群众参与,着力打造民心工程。将治理区农民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调动农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积极性,是我市转变观念、创新治理模式的新尝试。项目规划设计时,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组织一事一议,对项目选址、建设内容反复征求意见,使实施方案既符合水土保持的设计要求,又最大限度考虑当地群众的意愿;项目建设中,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邀请群众做项目监督员,及时反馈建设情况,听取意见建议;项目建成后,设置标志碑、宣传牌、公示墙,张榜公示建设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走村入户做好满意度调查,努力把水土保持工程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群众满意率达到100%。群众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批评权的落实,使我市水土流失治理获得了新动力。
安丘市罗家官庄小流域就地取材建设石坎梯田15.56公顷,项目区群众以此为平台种植油牡丹、铺设喷灌设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2016年,水利部派出督查组对项目进行了督查,督查组对该项目的建设管理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
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探索治理新模式。采取“政府引导、业主投入、企业运作”模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青州市山区面积大、水土流失多,治理难度高,仅靠政府出资难以取得实效。为此,青州市制定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鼓励并引进民间资本进行小流域治理。同时,该市还不断加大科技帮扶力度,组织专家在项目规划、水利水保工程设计和植被恢复等方面对民营水保大户、企业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探索以果业为主导产业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模式,结合营造水保林,发展生态旅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水土保持工程,不仅在建设质量上高标准、严要求,在工程管护上,明确管护责任,逐步探索出一套“治理有权,管护有责,开发有利,产权明晰”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投入来源多样化,资源开发多渠道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格局。
青州市永春山庄核桃园是个人投资的小流域治理项目,总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栽植优质核桃1.8平方公里,在山顶栽植、补植黑松、侧柏等水保林0.6平方公里,建蓄水池6个,建塘坝1座,修建谷坊2座等。短短几年时间,山间梯田错落有致,8万棵核桃树茁壮成长,昔日的荒山秃岭已经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
多部门参与,合力推进工程建设。出台了《潍坊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恢复成立了“潍坊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印发了《潍坊市水土保持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畅通协调机制,明确发改、财政、国土、环保等17部门职责,改变了水利部门单打独斗抓水土保持工作的局面。针对项目地方资金配套难、季度因素推动难、点多面广协调难、后期管护难的实际,积极协调多部门参与,共同抓好项目实施。积极协调市财政部门,2016—2017年申请市级财政补助155.8万元,减轻了县级财政配套压力。市水利局坚持施工前、施工中、验收前到项目区监督检查,出具监督检查意见;项目县坚持每周组织施工、监理、监测和项目镇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议;项目镇坚持到每个受益村协调施工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管护措施上,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把林木管护、梯田、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保护等多项措施落实到乡、到村、到组及承包户,有效地巩固了治理成果。
《潍坊市水土保持规划(2017-2030年)》于2016年获得市政府批复,《关于划定潍坊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也于2016年获得市政府同意发布,为今后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实施依据。
多媒体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把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相结合,多渠道、多媒体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潍坊电视台滚动播放水土保持宣传字幕;《潍坊日报》刊登水土保持公益宣传口号;潍坊市水利局网站、公众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图解、河流治理风景图等图文信息;利用市水文局发布雨情系统、微信、飞信等平台,播发宣传口号;现场悬挂横幅标语,设置流动宣传展板,发放宣传画、宣传资料等,做到电视有报道、报刊有文字、网络有声像、手机有短信、活动有展板。通过进机关、进项目、进校园宣传,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推动了宣传教育工作,全市“关心水保、支持水保、重视水保、参与水保”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