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今天是:

维护生态畅通排水 聚力建设现代泉城

发布时间: 2017-10-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吹响了美丽中国的集结号。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出“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等一系列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研究深入推进。包含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化五大体系的40多项指标日益清晰。水污染防治、美丽泉城建设……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正在不断转化为行动,一场“水陆空”环保突围战役同时打响。

  维护生态助推“河长制”

  近5年来,泉城排水人致力于济南排水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积水点改造工程的实施改变了逢雨必淹的重点区域排水问题、雨污分流工程对原建有合流制管道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了雨污分流、水质保护工程、水生态工程等排水工程有条不紊开展起来,进一步保护了水源、美化了环境,一项项惠民、利民工程的实施,泉城变的越发美丽。

  济南在2013年同时提出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为河长制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我市在打造“城市泉水景观区”时对兴济河、历阳湖等城市河道进行了水系治理与水景观打造,进行河底清淤、设置蓄水坝实现河道蓄水,并且沿岸建设绿化带、行步道、护栏、亲水平台等。治理后的河道首先防洪功能更加完备,建起了较完善的防洪体系,达到较高的防洪能力,减轻城市防洪、防汛压力。同时随着污染得到治理,“水景”呈现,河道由单纯的防洪、排涝功能转向同时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优美的水环境,消失多年的鱼类、鸟类等生态物种重现,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让居民在喧嚣的城市氛围中体验到恬淡、安稳的休闲意境。

美丽历阳湖畔

  水越清,人们就越不舍得污染它,而市民的自觉也给各条河的河长以更强的工作动力。同时,在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我市创新性推行“一河双人”河流生态保护制度。首批选取小清河、玉符河两条重要河流,公开选聘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士作为河流代言人,签订聘任书,倡导公众保护水生态环境。这一探索性的行动,提高了市民对河长制的知晓率,更让河长成为市民反映河道污染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人,也为河长制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是全面排查、打基础的一年,我市将完备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同时,开展基础性工作,完成骨干河道及重要河库岸线利用管理规划编制,并启动河库划界确权。并且开展河库问题排查工作,摸清底数,在全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以及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库管理保护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济南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建设成山水相依、溪流相连、碧水回环、林草丰茂的生态景观长廊,实现我市“水清、河畅、景美、泉涌”。

  维护生态助推“海绵城市”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一场“海绵城市进化战”正式打响。

  济南市建成区面积390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年平均降雨量665毫米,是山地与平原相结合的城市,南部“地上海绵体”地质“渗、滞、蓄、净”,“地下天然水库”“存、释、用”,如同“地下水银行”,具备良好的“蓄水、渗水、净水、释水”条件,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综合考虑济南市坡地与平原城市的典型特征及下垫面条件,将位于城区南部的39平方公里区域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按照“上游优先、最大化担当与区别对待”原则,以及“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要求,统筹规划与系统实施试点区域内建筑小区、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城区水系、能力建设“五大系统”建设,确保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

  近年来,“海绵城市”初见成效。连片效应初显。试点区已建成面积24.9平方公里,其中,兴济河(含十六里河)流域、千佛山西路片区等已经初步形成海绵城市连片效应,达到预期效果。内涝治理明显。通过2016年汛期降雨观测,济大路西首、二环南路兴隆桥等7处道路积水问题基本消除,千佛山西路、千佛山东路等4条道路马路行洪问题得到极大缓解。黑臭水体消除。经监测,区域内的历阳河、玉绣河、兴济河等6条河道水质基本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体标准。四是景观环境提升。完成了292个既有小区海绵化改造,有效解决了汛期积水,实现了雨污分流,完善了市政配套,提升了院落景观,改善了居住环境。

英雄山渗透塘

英雄山渗透广场

  海绵城市按照 “龙头法”推进战略。一是以试点区域为龙头,在建区域、新建区域、旧城更新区域等分类推进,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全面规划、全面建设、全面启动”战略。二是以海绵化改造为龙头,简称“1”,同步实施供水、供气、供热、供电、排污、排涝等“四供两排”改造与提升,简称“N”,通过“1+N”战略,力争一次性解决群众相关需求,尽可能减小扰民,提高综合效益,避免为海绵而海绵。

  新条例颁布助推排水事业

  2014年1月1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已通过,它规定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排水户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前,应当申领许可证。《条例》提出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要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等原则,而“尊重自然”是统领性原则,它贯穿于《条例》的始终,在各个章节都有体现。《条例》的颁布对泉城排水人提高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的认识,整合更广泛的社会资源继续推动行业进步,依法推进城镇排水事业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信息化管理助推排水事业标准化

  近五年来,信息化管理模式被明确。如果说,雨水管网、调蓄、下渗等内涝防治工程设施是“硬件”基础,那么以排水防涝设施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先进的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手段,就是促进我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飞跃的“软件”保障。济南的排水管网可长达数万公里,面对这些日益复杂、埋藏在地下的排水系统,传统的依靠经验、图纸的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要求,更难以给出系统、科学、准确、及时的规划与管理建议。而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数字模型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等,可有效地分析并解决排水设施规划、改造、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变“被动应对响应”为“主动预警处置”,变“看不见的风险”为“可预测、可感知”的形象内容。2012年开始,防汛预警系统,排水地理信息系统逐渐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升排水设施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回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生态文明新局面已经开启。泉城排水人将以以奋发有为的姿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信息来源: 济南市排水管理服务中心 | 责任编辑: 山水

网站简介 | 网站法律声明 | 网站大事记

主办单位:山东水利厅 承办单位:山东省水利信息中心

网络维护电话:0531-66572192 电子邮箱:sdslxc@shandong.cn

鲁ICP备05043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