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发布时间: 2008-01-11
前 言
水资源紧缺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并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与保护,为领导决策和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特编制《2006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旨在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告山东省年度水资源情势,以便通过综合措施,协调水资源供需关系,缓解供需矛盾,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并得以可持续利用。
《公报》是按年度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质概况等。分别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计算,提出数据和信息。
《公报》来水、水质分析计算采用了2006年雨量站、水文站、地下水观测井网以及水质监测的实测资料;用水部分采用当年各市统计资料。
本期公报由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完成。
一、综述
2006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70.1mm,比上年810.7mm偏少29.7%,比多年平均679.5mm偏少16.1%,属偏枯年。2006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99.78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9.56亿m3、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90.22亿m3。2006年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37.64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51.47亿m3减少13.83亿m3。2006年年末与年初相比,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幅度为0.76m,地下水蓄水变量减少14.44亿m3。2006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漏斗区面积为14517.6km2,比上年同期扩大1503.3km2。
2006年,全省总供水量为255.83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26.80%、引黄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26.23%,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46.01%、其它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0.96%。海水直接利用量为26.33亿m3。
2006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55.83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8.46%、林牧渔畜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6%、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98%、城镇公共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80%、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54%、生态环境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16%。
2006年,全省共评价监测河段65个,总评价河长4423.6km。全年期评价中,无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河段;有4个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河段,占6.2%;有8个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河段,占12.3%;有3个符合Ⅳ类水质标准的河段,占4.6%;有3个符合Ⅴ类水质标准的河段,占4.6%;劣Ⅴ类水质监测河段有47个,占72.3%。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6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70.1mm,折合降水总量893.28亿m3,比上年810.7mm偏少29.7%,比多年平均679.5mm偏少16.1%,属偏枯年。
从水资源二级区看,全省4个水资源二级区都较多年平均值偏少。其中,山东半岛沿海诸河区偏少25.2%,徒骇马颊河区偏少17.2%,花园口以下区偏少13.2%,沂沭泗河区偏少6.4%。2006年山东省各水资源二级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对比情况见图1。
从行政分区看,除济宁、枣庄、菏泽3市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略偏多以外,其它各市都较多年平均值偏少。其中,潍坊、聊城2市偏少30%以上,日照、青岛、淄博、烟台4市偏少20%以上,德州、莱芜、临沂、东营、滨州5市偏少10%至20%,济南、泰安、威海3市偏少不足10%。2006年山东省各行政分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对比情况见图2。
2006年,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都比多年平均值偏少。从全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图3)看出:500mm等值线自西向东沿黄河、经泰沂山区、至胶东丘陵的西部。500mm等值线以南、以东降水量都大于500mm,其中,泰山地区、济宁北部、枣庄中南部、临沂南部以及威海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500mm等值线以西、以北降水量都小于500mm,其中,聊城中部和西部、德州西部、潍坊中北部和东营南部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2006年各地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见图4),偏少30%以上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聊城大部、潍坊大部、青岛西部和日照的中南部;仅济宁中北部小部分地区偏多30%以上;其它地区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大都小于30%。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2006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为109.5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9.9mm,比2005年偏少63.0%,比多年平均偏少44.7%。
从水资源二级区看,各区都比多年平均值偏少。其中,沂沭泗河区偏少29.1%,花园口以下区偏少40.4%,山东半岛沿海诸河区和徒骇马颊河区都偏少近60.0%。2006年山东省各水资源二级区地表水资源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比较情况见图5。
从行政分区看,除济宁市比多年平均偏多22.4%、枣庄市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外,其余各市均比多年平均值偏少。其中,聊城市比多年平均偏少96.3%;青岛、潍坊、日照、德州4市偏少70%以上;烟台偏少60%;淄博、滨州2市偏少50%以上;莱芜、东营、临沂、泰安、济南5市偏少30%~40%;威海、菏泽2市分别偏少24.1%、11.0%。2006年山东省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比较情况见图6。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与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动态水量,主要指矿化度≤2克/升的淡水资源量。
2006年,全省平原淡水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89.9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85.40亿m3,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为61.18亿m3,占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1.6%。全省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67.77亿m3,其中河川基流量为38.16亿m3,占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56.3%。扣除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重复计算量6.90亿m3,全省淡水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46.27亿m3,比上年地下水资源量偏少31.6%,比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偏少11.2%。
从水资源二级区看,除沂沭泗河区比多年平均值偏多9.2%外,其余3个水资源二级区都较多年平均值偏少。其中,徒骇马颊河区偏少24.9%,花园口以下区偏少21.0%,山东半岛沿海诸河区偏少22.6%。2006年山东省各水资源二级区地下水资源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比较情况见图7。
从行政分区看,除济宁、威海、枣庄、菏泽、济南、泰安6市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多29.4%、20.9%、20.2%、18.6%、12.1%、11.7%外,其余各市均比多年平均值偏少。其中东营、潍坊2市偏少较大,分别为60.8%、48.9%;莱芜、临沂2市偏少较小,分别为6.6%、13.8%;其余介于18.8~35.5%之间。2006年山东省各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比较情况见图8。
由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我省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全省平均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0.8万m3/km2。从水资源二级区看,沂沭泗河区最大为13.8万m3/km2,山东半岛沿海诸河区最小为8.3万m3/km2;从行政分区看,菏泽市最大为19.4万m3/km2,潍坊市最小为5.4万m3/km2。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2006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99.3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9.56亿m3、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89.76亿m3。比上年水资源总量偏少52.1%,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偏少34.2%。
从水资源二级区看,4个区均较多年平均值偏少。其中,山东半岛沿海诸河区偏少52.5%,徒骇马颊河区偏少41.8%,花园口以下区偏少30.2%,沂沭泗河区偏少15.5%。2006年山东省各水资源二级区水资源总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比较情况见图9。
从行政分区看,除济宁、菏泽、枣庄市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多24.2%、13.0%、0.9%外,其余各市均比多年平均值偏少。其中潍坊、青岛、聊城、日照4市偏少较大,分别为66.7%、62.9%、62.4%、60.6%;济南、泰安2市偏少最小为19.6%、19.7%;其余介于21.8~56.8%之间。2006年山东省各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比较情况见图10。
全省平均产水模数为12.7万m3/km2。从水资源二级区看,沂沭泗河区最大为20.5万m3/km2,徒骇马颊河区最小为7.0万m3/km2;从行政分区看,枣庄市最大为31.3万m3/km2,东营市最小为4.0万m3/km2。2006年山东省各行政分区及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1、表2。
(五)入海出省水量
2006年,全省实际入海、出境水量为265.50亿m3,其中入海水量215.04亿m3(含黄河入海水量191.7亿m3)、出境水量50.46亿m3。入海出省水量中引黄尾水1.64亿m3。入境水量267.85亿m3(不包括南四湖入境水量),其中黄河265.90亿m3、漳卫新河1.95亿m3。当地降水形成的入海、出境水量为72.16亿m3。
三、蓄水动态
(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据统计,全省大中型水库2006年年末蓄水总量为37.64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51.47亿m3减少13.83亿m3。其中32座大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24.07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34.37亿m3减少10.30亿m3;152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3.58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17.10亿m3减少3.52亿m3。2006年山东省各水资源二级区大中型水库年初、年末蓄水量对比情况见图11。
(二)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2006年,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幅度为0.76m。其中青岛、潍坊、枣庄、淄博4市下降最多,分别为2.31m、1.81m、1.18m、1.00m。年末与年初相比,省内黄、淮、海三大流域片平原区地下水位均有下降,降幅分别为0.57m、0.83m、0.65m。全省平原地下水下降区(水位降幅>0.5m)面积为20654.79km2,占平原面积的37.1%;上升区(水位升幅>0.5m)面积为2606.6km2,占平原面积的4.7%;相对稳定区(水位变幅在±0.5m以内)面积为32366.6km2,占平原面积的58.2%。
据统计,2006年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71.13亿m3,比2005年增加1.92亿m3。年末与年初相比,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蓄变量减少14.44亿m3。其中,下降区地下水蓄变量减少14.46亿m3;上升区地下水蓄变量增加1.41亿m3;相对稳定区地下水蓄变量减少1.40亿m3。与1980年比较,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蓄变量累计减少57.06亿m3。2006年山东省水资源二级区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蓄变量见图12。
(三)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06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为14518km2,比上年同期扩大了1503km2。其中淄博~潍坊、莘县~夏津、济宁~汶上、单县4大漏斗区面积分别为5407 km2、4360 km2、1043 km2、387 km2,占全省漏斗区总面积的77.1%。4大漏斗区中除单县漏斗区面积较上年同期减少4.7km2外,其余漏斗区面积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淄博~潍坊漏斗区面积增加167 km2,莘县~夏津漏斗区面积增加159 km2,济宁~汶上漏斗区面积增加147.5 km2。2006年山东省平原区主要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变化情况见图13。
四、用水调查统计
(一)、供水量
2006年,全省总供水量为225.83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19.77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103.90亿m3,其它水源供水量2.16亿m3。全省海水直接利用量26.33亿m3。黄河水仍为我省沿黄各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年内跨流域调水供水总量59.25亿m3,占地表水供水量的49.5%。图14、图15、表3。
(二)、用水量
2006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25.83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54.59亿m3;林牧渔畜用水量20.47亿m3;工业用水量22.54亿m3;城镇公共用水量4.07亿m3;生活用水量21.55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2.62亿m3。与2005年相比,2006年全省总用水量增加14.80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增加13.10亿m3,林牧渔畜用水量增加0.23亿m3,工业用水量增加0.78亿m3,其它用水量略有增加。图16、17、18、表4。
(三)、耗水量
2006年,全省总耗水量为145.96亿m3,综合耗水率为64.6%。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105.86亿m3;农村生活耗水量9.53亿m3;林牧渔畜耗水量13.62亿m3;工业耗水量9.78亿m3;城镇公共耗水量2.13亿m3,城镇生活耗水量3.32亿m3,城镇生态环境耗水量1.25亿m3。图19。
五、水质调查评价
(一)、河流水质状况
山东省2006年地表水水质评价的评价依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项目为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铅、锌、镉、砷、汞、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价铬和挥发酚共19项评价参数。采用单指标评价法(最差项目赋全权),评价全年期、汛期、非汛期的河流水质。
2006年,山东省地表水共评价监测河段65个,全年期评价中,没有监测河段达Ⅰ类水质标准;Ⅱ类水质监测河段有4个,占评价河段总数的6.2%;Ⅲ类水质监测河段有8个,占评价河段总数的12.3%;Ⅳ类水质监测河段有3个,占评价河段总数的4.6%;Ⅴ类水质监测河段有3个,占评价河段总数的4.6%;劣Ⅴ类水质监测河段有47个,占评价河段总数的72.3%。
2006年,山东省地表水全年期总评价河长为4423.6km,其中超标(指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以下同)河长为3712.9km,占总评价河长的83.9%;劣Ⅴ类河长为3183.5km,占总评价河长的72.0%。汛期总评价河长为4380.6 km,其中超标河长为3759.9km,占总评价河长的85.8%;劣Ⅴ类河长为2763.3km,占总评价河长的63.1%。非汛期总评价河长为4423.6km,其中超标河长为3833.7km,占总评价河长的86.7%;劣Ⅴ类河长为3217.2km,占总评价河长的72.7%。
2001~2006年河段水质类别代表河长百分比对照见图20。2006年全年期、汛期和非汛期河段水质类别代表河长百分比对照见图21。2006年山东省河流水质评价全年期、汛期和非汛期分类河长百分比见图22、23、24。
从分类评价结果看,全省河流水质污染严重,特别是大汶河、小清河、大运河、徒骇马颊河等河流污染尤为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为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污染。主要超标污染参数有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和挥发酚。
(二)湖库水质状况
山东省2006年地表水湖库评价内容包括水质分类和营养状态。
①水质分类评价
南四湖上级湖的全年期、汛期和非汛期水质评价均为Ⅴ类,主要超标污染参数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南四湖下级湖全年期、非汛期水质评价均为Ⅳ类,汛期为Ⅴ类。大明湖全年期水质为Ⅴ类,汛期水质为劣Ⅴ类,非汛期为Ⅳ类,主要超标污染参数为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依据2006年山东省大中型水库水质监测资料,共评价大中型水库30座。水质分类评价的全年期评价中,Ⅰ类水质水库有1座,占总评价水库的3.3%;Ⅱ类水质水库有5座,占总评价水库的16.7%;Ⅲ类水质水库有12座,占总评价水库的40.0%;Ⅳ类水质水库8座,占总评价水库的26.7%;Ⅴ类水质水库有4座,占总评价水库的13.3%。2001~2006年水库水质状况的比较见图25。
从评价结果看,2006年水库水质变化不大。主要超标污染参数是总磷(总 P)、化学需氧量(COD)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其中,总磷超标水库有9个,最大超标倍数2.3(沂河跋山水库);化学需氧量超标水库有3座,最大超标倍数0.1(黄水河王屋水库和蚬河沐浴水库) ;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水库有1座,超标倍数0.0(小沂河尼山水库)。
2006年水库全年期、汛期和非汛期水质类别评价情况见图26。
2006年,山东省大中型水库主要为Ⅱ类和Ⅲ类水质水库,主要超标污染参数是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②营养状态评价
2006年,山东省湖库营养状态评价项目为总磷、总氮、叶绿素(α)和高锰酸盐指数共4项。按照营养状态等级判别方法:0≤指数≤20,贫营养;20<指数≤50,中营养;50<指数≤100,富营养。南四湖上级湖、南四湖下级湖和大明湖的营养状态评价均为富营养。评价的30座水库中,有19座水库为中营养,其它11座水库均为富营养。